星期一, 十一月 06, 2006

历史上的今天——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离开紫禁城


封建王朝末代皇帝被赶出皇宫(1924年)-----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民国代替了帝制,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封建王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仍 旧留在皇宫里受到庇护。
根据当时的优待清朝皇室的条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后,仍然可以保持皇帝的尊号,民国政府对待溥仪要采用外 国对待君主的礼仪;末代皇帝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里;民国政府每年还要付给溥仪四百万元的费用,供他享用;此外,皇室的一切私有财产, 一律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这样,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他原来的那帮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过着帝王那种 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清王朝覆灭后一直延续了13年。
1924年,受到革命影响的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把民国政府的贿选伪总统曹锟赶下台,同时下达 命令,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皇宫,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
1924年11月5日上午,冯玉祥派出的国民军包围了紫禁城皇宫。当时,末代皇帝溥仪正在宫内同他的“皇后”吃水果 聊大天,他的“内务府大臣”慌慌张张跑入宫内报告,并且递上冯玉祥将军关于废止对清王室优待条件的函文,限令溥仪三个小时内搬出皇宫 。
溥仪看了函告,惊慌失措,召开了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交出了皇帝印玺,收拾了私物,遣散了太监和宫女。 当天下午,被监护离开皇宫紫禁城,搬到后海甘水桥的“醇王府”。
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从此被永远赶出了紫禁城。



周恩来向张治中“公开一个秘密”(1949年)-----

1949年11月5日,一位刚刚留美归来的年轻人被周总理邀进中南海勤政殿。殿内已坐着好几位客人,有张治中、邵力 子、刘斐等,都是不久前国民党当局委派的和谈代表,是国民党政界、军界的显赫人物。周总理便招呼大家:“诸位请入席吧。今天,我邀请 你们大家来,一是和你们聚聚,谈谈心,二是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
大家坐定后,周总理指指那青年,说:“他是1936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你们一定猜不到: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泽东主席就先看到了。”说完,周恩来爽朗地大笑起来。
周恩来的这番话不啻在席间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客人们大为惊讶。国民党前国防部长刘斐说:“难怪胡宗南老打败仗!”
那青年究竟何许人也?怎么令周恩来如此器重呢?
原来,此人乃是大名鼎鼎的熊向晖——一个被毛泽东称为“能抵几个师”的中共地下党员。

我看历史:
1924年和1949年,两个政治领导使用了两种人:奴才与人才,取得迥异的结果!
奴才和主子,都离开了帝王住所,人才和领袖,用三年就取得了天下一统。

星期日, 十一月 05, 2006

尚书原文及意译摘要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1),火曰炎上,木曰曲直(2),金曰从革(3),土爰稼穑(4)。润下作咸(5),炎上作苦(6),曲直作酸(7),从革作辛(8),稼穑作甘(9)

向用五福(20),威用六极(21)。……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1),五曰考终命(2)。六极:一曰凶、短、折(3),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4),六曰弱(5)。” ——《尚书·洪范》

译文:
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润湿,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状,土壤可以种植百谷。向下润湿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顺从人意而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种植的百谷产生甜味。

凭五福鼓励臣民,凭六极警戒臣民。……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寿善终。六种不幸的事:一是早死,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邪恶,六是不壮毅。”